关于安全教案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全教案 篇1 1、怎样保护自己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应对敲诈、勒索、盗窃等行为
2. 引导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
3. 让学生认识到应对突发事件,不仅需要有效的方法,也需要勇气和智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教师利用身边发生过或学生听说过的案例引入,并出示教材提供的案例,提醒学生要提高预防各种侵害的警惕性,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遇到异常情况时机智地保护自己。
2. 引导交流,学生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案例,结果如何?有何启示?
二.模拟体验
1. 设定情景,让学生在设定的敲诈、勒索等情境中,通过个人思考、同桌交流等形式进行简单总结和归纳应对、保护的办法,教师根据需要进行点拨。
2. 阅读理解,阅读“天天提醒”和“小学生自我保护歌”,了解抢劫易发生的地点及受害人群,理解和掌握正确应对危险的方法。
三.讨论提高
1. 小组讨论:在家里遇到盗窃分子,应该怎么办?
2. 师生共同总结并展示讨论结果,教育学生遇到异常情况,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地寻求帮助或自我保护
四.拓展延伸
1. 观察图片,让学生判断有无危险,方法是否得当
2. 讨论正确的处理方法
2、远离校园暴力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校园暴力,学会必要的应对措施
2. 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暴力的危害,规范个人言行
3.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教学过程
一.以学生为源,从“我”导入
师:从这些案例中你等到了什么启示?(远离校园暴力,正确处理暴力事件)
二.掌握方法,反思自我
1. 展示“校园暴力”定义,阅读、理解:
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由学生、教职员工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生理或心理实施的、达到一定伤害程度的侵害行为
2. 问题:如果遇到校园暴力,我们应该怎么办?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几位同学是怎么做的
(1) 刘强拿着足球在操场上完,由高年级的大同学要抢他的球。刘强灵机一动,装出很害怕的样子,讨好的说教师里还有一个新买的足球,要把那个新的送给他们,大同学就放他走了
(2) 放学时,李刚在校园一角被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要零花钱,李刚说钱放在教室里,并劝他们不要这么做,然后趁他们不注意,跑到老师的办公室里。
(3) 课间,王园高兴地踢着毽子,高年级的同学向他要,她装出要跟她们一起玩的样子,然后用眼神暗示旁边的同伴同学,让同学赶快去告诉老师。结果,老师及时赶到解决了问题。
问:这几位同学的处理方法得当吗?谈谈自己的看法
3. 怎样避免打架斗殴?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概括,并板书:(1)不要帮同学出气打架(2)不要“以牙还牙”(3)懂得谦让
4. 什么是语言暴力?语言暴力会给人带来哪些伤害?
(1) 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或者使用肮脏污秽、奚落挖苦、刻薄侮辱的语言,使他人的的精神和心理遭到侵犯和损害
(2) 讨论:语言暴力的危害 师总结:丧失生活的勇气、厌学、逃学、犯罪、自杀等
师:请同学们自我反思,有没有发生过语言暴力的情况?
三.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读读下面两个案例,想想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将你的看法写出来
1. 杨岳是个非常要强的孩子,家庭条件也很好,学习成绩始终是年纪里的前几名,唯一让他头疼的是自己的给在很矮,班里的同学总是以此取消他“小不点儿”。为此,他很生气
2. 张小力将同学王天刚新买的MP3借去一个多星期,王天刚要求张小力还。张小力说:让我再听一周吧。王天刚不同意。无奈之下张小力只好归还了MP3,心理却很不痛快。放学后,张小力叫来几个人,强行扭住王天刚,把他推进了女厕所。王天刚急了,同张小力打起来
3、饮食与健康(第一节)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掌握一定的饮食卫生常识
2. 引导学生检查在积极的饮食习惯,了解不良饮食习惯对身体的伤害,掌握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一日三餐
3. 在调查、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他们树立关注饮食健康、关爱自我、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
1. 谈话(课件提供故事图片、教师讲述、学生观察):南太平洋到过——瑙鲁,面积仅十几平方千米,人口仅6000人左右,这座岛上有取之不尽的鸟粪,这些上等有机肥,每年出口可赚取上亿美元的外汇。丰厚的收入使到过居民过着富裕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吃穿无忧的国家里,高血压、心血管、中风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均居世界首位,人的寿命平均不到50岁
2. 提问:同学们猜一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 学生交流
4. 教师小结: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瑙鲁人没有好的饮食习惯。看来饮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今天,我们一起研究《饮食与健康》
二.探究学习 活动一:交流自己的饮食习惯,探究习惯的优劣
1. 谈话:我们都知道,食物我是我们生存的条件,也是健康的保证,你能说一说平时你都喜欢吃哪些食物,不喜欢哪些食物?为什么?
2. 学生交流
3. 小组讨论
(1) 如果你喜欢吃的食物就天天吃,不喜欢吃的就不吃,这种做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2) 你认为周围朋友的饮食习惯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为什么?
4. 教师小结:不错,人的`生长和各种活动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是由各种营养物质提供的,它们就存在我们日常的各种食物中,所以不能偏食、挑食,也不能暴饮暴食
4、活动二:研讨洋快餐的利与弊 (第二节)
1. 谈话:你们吃过洋快餐吗?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能常吃吗?为什么喜欢吃洋快餐呢?
2. 学生交流
3. 提问:你能根据你的经验和收集到的资料说说常食洋快餐对我们身体健康会有哪些影响吗?
4. 学生讨论并交流
5. 教师小结:花花绿绿的洋快餐口味确实鲜美,但 ……此处隐藏2292个字……难点
重点:通过讨论、观察、交流、知道其不同含义,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制作安全标志。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幻灯片,收集相关图片,一些常见标志的图片(安全出口、禁止吸烟、垃圾入篓、高压电、禁止攀爬以及前方有学校等常见标志)。学具:制作标志的纸、笔。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说说自己在什么地方见到过什么标志,它表示什么意思?
2、观看各种标志图片,了解标志所表达的意思。
(1)表示警示的:禁止吸烟、安全出口、注意地滑、垃圾入篓、高压电、防止溺水等。
(2)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经绿灯、前方有学校、禁止停车、禁止攀爬等。
(3)重点讨论几个跟生活安全有关的特殊标志,如红绿灯、高压电、禁止靠近、防止溺水等。
(4)提问:你看到这些标志应该怎么做?
3、请幼儿说说在班里活动的时候遇到什么比较危险的事,需要做个什么标志来提醒大家。
4、幼儿做标志,张贴标志。
活动小结:
教师:在生活当中,我们总会看见这些安全标志,提醒我们要注意安全,小朋友一定要留心观察,在幼儿园我们同样也要注意,让我们在幼儿园里快快乐乐的学习、做游戏。
活动延伸:
在平时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各种标志,并懂得这些标志的含义来做。
安全教案 篇3活动目标:
了解行人在马路上应该遵守的一些交通规则,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有与成人一起外出的经验。
2、有关模拟游戏的情景创设。
3、图片《看望兔奶奶》。
活动过程:
1、边观看图片(一)边讨论。
(1) 兔奶奶生病了,兔妈妈带兔宝宝去看望她。半路上,兔妈妈到水果店给奶奶买水果,兔宝宝就跑到了马路上。她看到花丛中有一只漂亮的蝴蝶,就去捉蝴蝶玩。蝴蝶飞到了马路中央,兔宝宝就一路追过去,差点被车撞上。
(2) 为什么兔宝宝差点被车撞到?
(3) 教师归纳:兔宝宝离开妈妈在马路上玩耍,差点被车撞上。这样太危险了,不管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能在马路上玩。
2、边观看图片(二)边讨论。
(1) 兔妈妈和兔宝宝继续往前走。奶奶家就在马路对面,兔宝宝兴奋地想冲过马路见奶奶,可是被兔妈妈一把拉住了。
(2) 兔妈妈为什么要拉住兔宝宝?过马路应该走哪里?
(3) 教师归纳: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4) 十字路口有斑马线,行人是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走呢?什么时候可以走?
(5) 教师归纳:过十字路口要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
(6) 兔妈妈和兔宝宝走到斑马线前,等绿灯亮时再穿过马路去奶奶家。
3、小结
兔宝宝在路上遇到了一些危险,你们知道怎样才能避免那样的危险吗?(幼儿回答后,教师用自编儿歌进行归纳:小朋友,要牢记,走路要走人行道,路上玩耍不可以。过马路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确保安全是第一。)
4、在情景模拟游戏“去春游”中或到马路上去实地体验。
(1) 带领幼儿一边走一边根据场景提问,巩固对交通规则的认识。
场景一:人行道和车行道
师:前面有两种道路,行人应该走哪一种路?(人行道。)
师:行人应该注意什么?(靠右边走,不能边走边玩,特别是不能到车行道上玩。)
场景二:十字路口
师:要过马路了,我们应该怎么走?(找到斑马线,看清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
场景三:天桥
师:这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走?(走天桥就像走幼儿园的楼梯,要靠右边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能推也不能挤。)
(2) 顺利到达目的地之后,引导幼儿对刚才的情况进行小结,启发幼儿把过天桥的要点编到儿歌里去,如“过天桥靠右边,一个跟着一个走”。
延伸活动:
行人走在马路上还应该注意什么?请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然后把它们也编到儿歌里去好吗?
安全教案 篇4《乘车》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中的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教学中,领悟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与运算顺序,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我努力立足于新课标的精神,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乘车”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探索,使学生能够通过“上车”、“下车”、“上车又下车”的情境,比较轻松地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 创设“乘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解决问题
课始创设去动物园看动物要坐公共汽车的情境,以看动物贯穿全课,使全课有浑然一体的感觉。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我先让孩子说说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车上有9人,有5人下车,1人上车)可以提哪此数学问题?(车上现在有多少人?)接下来我设计了“模拟乘车”这个小活动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把讲台模拟成公共汽车,请1位同学当司机,8位同学做乘客进行现场表演,在表演的时候我配以旁白:现在8路车上有两名小朋友,“嘟嘟”我们要出发了,汽车在路上飞快的奔驰着,九棵树站到了,淘气他们也要下车了,有5个乘客下车,,请看现在有几名乘客?
(4人)又有1个乘客上车(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孩子养成要排队上车和从前门上车,后门下车的习惯),现在车上有多少人?(5人)通过现场表演孩子们深入乘车的情境中,教师适时在学生的表演中间,穿插引导:“现在车上的人数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提出问题,大家合作解决了问题,从而领悟到了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运算规律,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也大大激发了学
生学习的兴趣,突破了教学重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
教学中每出示一幅情境图,我都引导学生说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并要鼓励性孩子把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说完整,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列出算式以后,我都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算式中每个数学所表示的意思,第一步求的是什么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等,让学生在用数学语言 表达的过程中学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三、注重数形结合,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连加、边减时,我让学生把故事的情境用摆小棒的方式反映出来,并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以便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张“乘车”的图像,让学生在动手摆、动脑想、动手写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学会思考。
本节课带给我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教学语言不够精炼,教学环节不够紧凑,后面的练习不能及时做完。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