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国家》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世界上的国家》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界上的国家》教学反思1
《中国与世界上的国家》是六年级《国际理解教育》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共4课,分2课时完成。教学计划,教学策略仅几处细微的变化,致使学生在课堂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也给我全新的感受,细细思考我发现两次上课表现出以下不同之处。
一、教法有别。案例一中,我设下“圈套”——不同色块代表不同的国家,学生被牢牢圈在我设定的思路里,按照我的思路找到相应的国家;然后在我的指引下,观察图例,学习看图例。在案例二中,我给学生开放的、自由的空间——“结合图例、农远教学光盘再仔细观察,”学生结合实例,自己主动观察,积极思考,知道了与我国相邻的一些国家,如日本、美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一些知识。
二、理念相异。两种教法,理念截然不同。案例一,老师手里紧紧攥着“指挥棒”,学生按照我的设计去学习,老师成了课堂的“中心”,学生则被动地学习着,他们只是课堂里客随主便的“客人”。案例二,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结合图例和光盘,再仔细观察,你能看到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结合书本知识,仔细观察,自主发现,获得了多维的信息。汇报中“生成”的精彩在不断演绎。如:一学生汇报知道什么样的节日是哪个国家的传统节日和能突出这个国家特点的一些知识,老师淡出课堂,地位发生根本的变化,成了学生的学习伙伴,在学生遇到问题时,适时进入,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堂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不再只是关注教案、关注自身,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
三、关注变化。课中老师出示农远光盘是帮助学生了解美国、日本、沙特阿拉伯国家的文化特点,以及与中国在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案例一中老师关注的是完成自己的教学内容,关注的是自己教学目标的达成,在看光盘的处理上只是让学生读一读,光盘中各国家的文化差异是否能读懂,老师没有设想。案例二老师对观看光盘的处理,就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注,“读一读,你能读懂吗?”多么温馨的人性关怀。真正体现了老师对学生个体、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老师心中有学生。
四、结果改变。案例一,学生学到了教材呈现的知识,知道了调查其它国家要先学会调查方法、调查的主要内容及调查的国家,学生的收获仅仅足限在知识层面。而案例二的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材呈现的知识,而且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更可喜的是学生获得了能力的发展。教学环节微妙的变化,带来的是学生由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自主学。这些细节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长期坚持,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无疑就是交给他们一只远航的桨,让学生掌握向知识海洋航行的技术,以后他们扔掉老师这根拐杖,也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的收获:有人曾说“如果基础教育改革是太阳,那么教育细节就是一滴水,虽小,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这次一课两上的经历让我悟出一个道理,课堂教学,大同小异的设计,细节处理的微妙变化,但反映的内涵却大相径庭,不同的细节流露出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表达的是教育的风格,这真是细微之处见本真!
《世界上的国家》教学反思2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开展教育,提升儿童的生活品质和能力,促进儿童发展,体现了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理念。
儿童是自己生活的主体,他们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生活需要。教学要实现回归儿童生活,首先要求教学要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教学主题、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应该关注和围绕儿童的现实生活,适合儿童生活实际,满足儿童的需要,这应该是教学回归儿童生活的起点。
《世界上的国家》这节课让学生初步知道一些国家的名称、所在地,尽可能地通过一些生活途径,拉近学生和“世界各国”的距离,以增加学生对世界上国家的认识,并产生关注世界的兴趣和意识。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了解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并能借助地图了解世界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在教学环节上我设计了,1.通过国旗了解国家,并在地图上找到这个国家的位置;2.启发学生说出不同国家标志性建筑物,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出示一些这样的图片,例如: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马来西亚的双子星塔等,让学生说出这座建筑的名字,在哪个国家,这个国家在那个大洲等活动来了解国家的位置。3.结合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进一步学习有关地理常识。通过以上的活动,调动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而不是让学生凭空被动的记忆地名。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是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小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和做人的思想根基。所以,在教学中,应扣住这一主线,串连起来这些做人最起码的基础道德行为规范的“珠子”,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有效的确保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并对学生终身发挥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应做到:第一:渗透有心。要增强渗透意识,增强各个“珠子”渗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因素,充分发挥学科本身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功能。第二:渗透得法。就是要做到结合实际,自然得体,力求渗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体现出学科的渗透魅力。
教学中通过了解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让学生树立国家的面积有大有小,但是国家不分大小,都是平等的观念。在通过国旗识记国家的环节中,首先出示中国的国旗,再出示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110米栏冠军的照片,在图片中找中国的标志,然后再问问学生为什么此刻如此激动?学生答到:因为刘翔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最后结合迎奥运的口号:(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让同学们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为奥运做些什么?学生回答: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乘公共汽车要先下后上、学好英语等来为奥运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上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渗透德育。充分发挥学科本身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功能。